1月4日,市政协委员、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市场开发部部长丁利霞提交了关于借势冬奥推进后奥运时代可持续发展的提案。随着冬奥筹办持续推进,冰雪体育产业不断优化升级,场馆设施已经初步形成了竞赛表演、场馆服务、运动培训、体育旅游等业态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为此,丁利霞针对后冬奥时代场馆利用提出建议:推动冬奥组委总部成为国际交往平台,成为奥林匹克教育和冰雪运动推广的基地,继而推动我市成为国际交往中心,打造“双奥之城”城市名片;引入市场化服务主体,积极做好场馆赛后利用,做好周边相关商业设施、服务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深入开展“文旅+冰雪”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是一锤子买卖,不能办过之后就成了‘寂静的山林’。”为此,在冬奥会后,如何有效利用包括奥运遗存在内的一切资源,从产业发展、城市更新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借势冬奥,实现“后奥运”时代场馆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必须考虑的问题。
对此,丁利霞建议:一、推动冬奥组委总部成为国际交往平台,成为奥林匹克教育和冰雪运动推广的基地,继而推动北京市成为国际交往中心,打造“双奥之城”城市名片。搭建智能化冰雪运动信息服务平台,优化冰雪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需求对接、资源整合,吸引国际冰雪运动组织和企业落地;积极引入国际冰雪运动组织在北京设立办事机构,营造优良国际服务环境,提升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地位。
二、引入市场化服务主体,积极做好场馆赛后利用,做好周边相关商业设施、服务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同时,充分利用冬奥场馆,加强与其他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统筹人才培养,丰富办赛形式,可联合筹办青少年运动会、群众体育交流赛事。
三、深入开展“文旅+冰雪”活动。做好首钢工业遗存与奥运场馆的融媒体宣传,依托公益广告、网络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开展宣传,借助冬奥提高公众对首钢冬奥遗存的了解和参与。发展形式多样的大众冰雪娱乐体验项目,提高“首都城市西大门”地区的宜居环境;整合区域冬奥资源,借助冬奥文化遗存,全面发挥“双奥之城”自然禀赋、冰雪资源、民俗文化等特征,促进京西文化大发展。
(记者 魏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